在社群媒體爆走的時代,有人氣不如擁有好感力!品評《好感力》
品評人:Mr.Ben
在閱讀完好感力這本書之後,有帶給我一些深層的省思,在社群媒體盛行的時代,很多時候,我們的所作所為,或許在不知不覺之中,早就已經被『制約成俗』了!
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,社會上瀰漫著一些很奇怪的現象:
不管有啥事,只要先說出來,得到認同就是贏家,聲量比真相重要?!
人們似乎忘記了…再怎麼會譁眾取巧,永遠也不能改變真相,因為名偵探柯南用數十年的堅持,告訴人們一個真理,那就是『真相永遠只有一個!』
人們不在乎訊息正確與否,在乎的是多少人關注與討論?!
似是而非的觀點滿天飛,被操弄的訊息流竄在各社群媒體中,徒增人們的壓力與困擾,所以在這個時代,擁有思辨能力的人,往往在職場擁有更多的競爭力!
你說的跟你做的可以是兩套,只要社會大眾還沒拆穿你的人設就好?!
還記得在小時候,師長們耳提面命地指導我們,要做個誠實的人嗎?連童話故事都在告訴我們,誠實的人才能得到金斧頭跟銀斧頭!但是在這個時代,你是否是一個誠實的人,其實一點都不重要,重要的是,你是否擁有『誠實的人設』,但是各位都忘記了,人設不代表人品,而擁有好人品的人,不管時代怎麼改變,科技如何發達,一樣都能受人敬重!
優質內容不如腥羶色加工後的內容,內容也開始劣幣驅除良幣?!
博取眼球變成媒體最重要的工作,沒有眼球等於沒有流量,沒有流量等於沒有收益,但是人們終將發現,這不過是殺雞取卵的作法,沒有堅定的底層信念,縱然一時能夠風光無限,但最後還是會人去樓空,唯有明確的信念才會得到人們持久的認同。
做任何事情都要在社群媒體上留紀錄,就怕自己不被看到?!
所以當社群媒體消失在地球上的時候,自己就等於不存在了?其實一個真正有自信的人,根本不需要透過外力來證明自己!
其實,上述的亂象,倘若歸根究底來看,都離不開人性!
社群媒體的確帶來了很多生活上的便利,懂得正確使用就能創造很多價值,因為人與人的連結變得更容易了,所以也讓人們更渴望被看到、被需要、被肯定、被歸屬!人們更輕易地能夠在社群媒體上享受人氣帶來的光環效益,甚至有的人為了追求人氣,變得越來越不像自己!
在好感力這本書當中,開宗明義地提到,透過操作社群媒體而贏得的人氣所帶來的愉悅感是短暫的,長期來看甚至有可能會帶來內在的空虛,此書用許多科學實驗來證明,真實地面對自我,從自身內在開始改變,用真實正向的自己來建立好感度,內化成我們自然吸引他人的人格特質。
好感度源於我們和自己的關係,因此好感度其實跟他人對我們的看法無關。
讀完這本書之後,其實我們可以好好問自己以下兩個問題:
大眾的認同對我而言真的重要嗎?
為了得到人氣所付出的是否值得?
不知道各位對以上兩個題目的答案為何?如果想要深入瞭解其中意涵,我真誠地推薦不妨閱讀『好感力』這本書,相信一定會帶給你更多省思與收穫!
我自己讀完此書後,有三個心得收穫,跟大家共同分享!
心得一:好感度不等於人氣
群眾未必正確,但附和大眾讓人感覺安全
人天生就有從眾性,從小的教育體制也在不斷地教育我們要尊重社會規範,不遵循普世認知的人,容易受到他人評論與攻擊,所以大多數的人即便心有異議,也未必敢公然挑戰普世認知,因為要付出的成本實在太高了!
但是矯枉過正就會讓人失去獨立判斷的能力,事實證明,群眾更容易被有心人操弄,所以群眾所認知的也未必正確,就像如果沒有麥哲倫勇於繞行地球一圈,大多數的人們還是相信地平論!要提高群眾對於事物的判斷能力,需要此群體的成員都具備一定程度的專業與覺察力,知道他們所做出的決定必須有所依據。
人喜歡無謂的比較,但比較通常只會降低自我價值感
人天生就是擅長比較的生物,尤其社群媒體的出現,讓人更容易時時刻刻將自己與他人進行比較,其實這種行為,會對我們的心理健康產生了負面影響。即便是在社群媒體上已經擁有百萬粉絲的網紅,也是逃不開每天在網路上與人攀比的行為,網紅其實也有著與我們相同的社群媒體焦慮症。
人為何會如此?因為人在進行社會比較時,在意的是自身的價值感,這種比較不僅不客觀,也不夠嚴謹,甚至為了比較而比較,而且更喜歡拿自己的弱項去跟人比較,殊不知他人在社群媒體上的表現,未必能夠反映其真實樣貌或水平,也不瞭解其行為背後動機,在這種比較之下,必然會產生負面情緒,自我價值感也會隨之降低。
追求外在激勵,只會得到短暫滿足
要想獲得持續的愉悅與幸福感,不是從外而求,而是要先好好認識自己,覺察自己行為背後的情緒與想法,如果能夠正確地使用社群媒體,其實反而能夠帶給我們更多更美的生活體驗!
心得二:好感度的組合要素
在好感力這本書當中,有提到好感度的三大組合要素,分別跟大家說明如下:
真實
展現真正的自我,並根據自己的價值觀來行事,而不是一味地遷就他人、適應環境!如果你刻意博取他人的好感,你或許將會很有人氣,但未必能讓他人真正地喜歡你。
我個人認為,真實是三大要素的核心基底,正向與關連都與真實離不開關係!
正向
要讓別人真正喜歡我們,其實不需要特別去做些什麼,也不需要刻意表現出某些特定行為,唯有在情境底下自然而然產生的正向感受,才會真正引發人們共鳴。事實上,當我們不刻意博取他人好感時,也就是心之所向,情之所至,不刻意而為的正向行為/特質展現,別人才會真正對我們產生好感。
關連
指的是人與人的連結,白話來說,就是專注當下與人互動的情境,放下手機與其他干擾因素,讓人真正感受到連結與重視,把眼前的人當作第一要務,即時為眼前的人創造價值!
心得三:如何去提升好感度
一個人之所以能夠真正贏得他人的好感,主要是因為他能夠活在當下,並且具有自我覺察的能力。
定義我
我很喜歡書中提到的練習,首先先把自己的名字寫在白紙中間,接下來將所有跟自己有關的標籤都寫出來,然後一個一個逐步剔除,每刪除一個就要問問自己,這個標籤對於自己的意義是什麼?過程中觀察自己心中的感受,當所有的標籤都拿掉之後,剩下的自己會是什麼?
其實標籤只是外在用來辨認與溝通的工具,並不足以代表自己,但是我們常把外在標籤當成是自己,我個人的練習是將標籤刪到只剩三個,發現留下來的都是跟內在有關的事物,沒有一個是跟外在有關的,這樣的練習反而能夠真正認識自己,瞭解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!
大自然
書中提到可以多去大自然走動,因為大自然帶給人們的好處簡直多不勝數!書中提到吸引分為兩種,一種是剛性吸引,另一種是柔性吸引。大自然是我們的好老師,一個擁有好感力的人,所帶給人們的通常會是柔性吸引,而非剛性吸引!
剛性吸引指的是某個事物帶來的刺激,使得我們不得不持續關注它的現象!有可能會讓人過度沉迷、容易疲倦、變成習慣,就像有些人喜歡追劇,會被劇情吸引到欲罷不能,還有我們平常滑手機觀看臉書、IG,原本只是打算滑個幾分鐘,卻不小心滑了一小時!
柔性吸引指的是那種不至於讓我們過度沉迷,但卻能持續帶給我們正向感受的事物,就像大自然中的美景,不刻意去引起我們的注意,但是當我們一旦注意到,反而可以引發我們的興趣、好奇心與其他正向感受!而且可以讓人感受真正的愉悅與放鬆!
表達我
無論是書寫還是其他形式,找一個能夠練習表達自我的方式,書中鼓勵的是運用書寫的方式,提高我們自身的創造力與覺察力,透過書寫甚至可以提高我們思考的層次,幫助我們看到更不一樣的自己!
如果你希望能夠成為一個既能真誠做自己,又擁有好感度,建議可以好好閱讀好感力這本書,透過這本書的解說與提醒,可以幫助我們在這社群媒體大行其道的時代中,成為既清醒、又受人歡迎的人!
Leave a Comment